三觉镇:让好作风在基层落地生根

时间:2025-07-08 16:44    来源:寿州廉政网   作者:甄晨  
     打印

  当前,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,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,基层“四风”问题得到有效遏制。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,基层作为直接贴近群众的前沿阵地,是锤炼党性的熔炉,更是检验作风的考场。这些凝结着全党智慧的反腐倡廉经验和作风建设核心,如何穿透文件、跨越层级,在田间地头、在村民心间、在乡村治理的细微末节中生根发芽,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?

  在“深学细悟”中校准政治站位“偏差”,廓清“学什么”的思想迷雾

  作风问题经过多年整治,尤其是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引领下,已得到有效遏制,但基层作风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,“四风”隐形变异问题增多,通过快递送礼、电子红包、隐蔽场所公款吃喝等手法逃避监督的现象屡禁不止。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依然存在,在养老保险、低保评审、惠农补贴等利益分配环节,优亲厚友、暗箱操作等问题时有发生,侵害基层群众利益。

  新时代新征程上,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像一记重拳打在作风顽疾上,字里行间是雷霆万钧的震慑、是驰而不息的韧劲、是制度笼子的严密,再次向全党宣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。基层干部必须加强调查研究,直击作风痛点,在“原文原著”的为民情怀中校准价值坐标,在“走村入户”中感受群众对优良作风的殷切期盼,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评判。无论是化解土地矛盾纠纷,还是落实惠农补贴政策,都要以群众口碑为标尺,让“纸上谈兵”者无处遁形,让群众可感可及。

  在“精准施策”中化解基层治理的“症结”,探索“怎么干”的破局之道

  学习教育开展得好不好,群众最有发言权。要敞开大门引导群众参与,通过实地调研、走访座谈、民生热线、网络平台等方式,积极听取意见建议,把群众的“问题清单”变为“履职清单”。重要决策方案,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,要遵循“一事一议”原则,将政策资源精准输送到田间地头。

 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,查摆问题是关键环节。要对照现象多想多问自己有没有,“八小时之内”有没有、“八小时之外”有没有。要针对问题逐项列出清单、制定措施,拿出切实管用的办法,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,对已经解决还需巩固深化的、过去没有解决好还有短板的,以及新发生的问题,都要实事求是找出来,注重剖析透视根源,让“四风”问题无处遁形。

  没有责任到位,就没有工作到位。各级各部门负责人都要坚决扛牢第一责任人责任,管好自己的队伍。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,谋划工作,落实政策,心怀全局,实事求是,不盲目为上、不搞花拳绣腿、不做表面文章,围绕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、乡村振兴、惠民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多想法子、多出实招,让群众可感可及。

  在“固本培元”中扎紧制度建设的“篱笆”,回应“如何守”的长效课题

 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涤荡了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等积弊,其核心要义在于引导党员干部察实情、出实招、办实事、求实效。优良作风需要长期弘扬,作为乡镇基层干部,脚下的土地连着党中央的决策部署,手中的戒尺系着群众的幸福期盼。广大党员干部针对查找出的问题,要坚持“当下改”与“长久立”相统一,坚持注重实际效果、解决实质问题,把学查改有机贯通起来,以实实在在的改变赢得群众、赢得人心。

  要做好制度固改,注重从个性问题中发现制度短板,健全完善考核评价、权责清单、监督问责等制度,建立健全公示制度,定期晒整改进度让群众评议,推动整改成果制度化、长效化,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

  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,做到抓早抓小、防微杜渐,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作用,加强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情况的检查,教育党员干部做到对纪律规矩心中有数、执行有力;对违反规定的行为,坚决做到发现一起、查处一起、曝光一起,形成震慑,营造严的氛围。

  新时代新征程上,我们更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,持之以恒、常抓不懈,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,用实干实绩书写让党放心、让群众满意的基层治理答卷。

打印文章 | 加入收藏 | 分享到: